今年的“新冠病毒”疫情轟動了世界,中國采取的措施轟動了世界,全球對于中國控制疫情的能力表示樂觀。
新冠肺炎很難,它的難與非洲豬瘟不同,主要在于是新發病,給人類研究的時間太短;中國乃至世界人口密度高,流動過于頻繁;人類基因差異大,新冠肺炎人與人之間臨床表現差異更大,不利于及時發現被感染者。
非洲豬瘟疫情也轟動世界,但是全球反應是悲觀的——中國的豬存欄大幅減少,中國養殖者期待著疫苗橫空出世。
當然,有一些非瘟疫苗的研究給了我們希望和信心,最近的疫苗信息是美國5家單位宣布研究出高效非瘟疫苗。
但2020年2月7日,全球頂尖雜志《Science》上發布了一篇題為《非洲豬瘟不能用草率的疫苗來解決——某些非洲豬瘟疫苗可能造成疾病發生以及病毒傳播》的文章,對非瘟疫苗研發難發表了較為公正的看法。
這篇文章有三點內容值得與大家分享:不同類型非洲豬瘟疫苗進展,基因缺失苗的問題探討,安全非洲豬瘟疫苗開發預評估。
目前非洲豬瘟疫苗研發走過的路 1. 滅活疫苗被證明無效,即便添加佐劑也不行,因為他們不能誘發細胞免疫保護應答。
2. 含有某些抗原片段的亞單位疫苗安全,但是受制于對非洲豬瘟保護性抗原認識的局限,開發非常困難。
3. 重組蛋白疫苗或者DNA疫苗,只能誘導產生部分保護性,或者完全沒有保護性免疫應答。
4. 細胞傳代致弱疫苗測試不充分,很多豬免疫后發生慢性非洲豬瘟,因安全性問題嚴重,被召回。
5. 最有希望的是基因缺失致弱的活疫苗,目前有研究報道出現了一些讓人振奮的結果。
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可能存在的問題 1. 目前還需要法規許可的可用于弱毒疫苗株穩定繁殖,并適合于大規模生產的細胞系。
2. 不僅如此,弱毒疫苗株的安全性也是需要關注的問題,比如:免疫后是否產生非洲豬瘟相關癥狀;是否會散播疫苗毒株;在保護免疫豬只的同時,是否會導致野毒株長期存在并散播出去感染未免疫豬群等。
3. 野豬廣泛存在,是非洲豬瘟的重要宿主和傳染源,疫苗是否有效可用于野豬。家豬可以通過注射免疫,對于控制野豬只能用誘餌口服免疫。
非洲豬瘟疫苗的開發預評估 下圖是該文作者推薦的非洲豬瘟弱毒苗開發和評估的主要流程和內容,主要從4大方面來講述疫苗開發與評估,我認為,值得大家借鑒。
獸醫評論 疫苗一直是全球控制病毒性疾病的重要工具,這是在有疫苗的情況下做出的反應。從目前眾多專家的觀點看,非洲豬瘟疫苗還遙遙無期,即便有了好的毒株,仍然很難生產足夠的疫苗商業應用。在沒有疫苗或者疫苗很難開發的時候我們該如何決策呢?我們該怎么做呢?
回顧2003年的非典,對面對非洲豬瘟的畜牧獸醫工作者來講,是一記響亮的耳光;今年我國發生的人類“新冠病毒”疫情,又是一記響亮的耳光。
當很多人在呼吁開放飼料屠宰加工等綠色通道時,大家想想,我們是否應該借助“新冠肺炎”的封閉時間段,也把我們的豬場封閉2-3周(目前已經2周多了),這是否會讓非洲豬瘟也有所隔離?
如果再有相關配套措施,是否幫助我們快速清除疫點和傳染源,更快的讓中國養豬業觸底反彈呢?也許我的看法比較偏激,僅供參考,不對之處歡迎指點。
文獻來源
No hasty solutions for African swine fever. Dolores Gavier- Widen, Karl Stahl and Linda Dixon. Science 367(6478), 622-624. DOI: 10.1126/ science.aaz8590